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中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均属有形之痰。在中医学里讲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痰与脾肺关系密切。
涕是鼻腔分泌的黏液。涕从鼻出,鼻是肺之窍,与肺的关系密不可分。涎是从口腔流出的清稀黏液,主要与脾脏联系紧密。唾是从口腔吐出的带泡沫的黏液,主要与肾的主水功能联系较紧。
1.痰与涕
痰黄黏稠,坚而成块。提示热邪煎熬津液,属热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提示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属寒痰。
痰清稀而多泡沫,伴有面青眩晕,胸闷或喘急等。提示肝风夹痰,上扰清窍,属风痰。
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量多而滑利易出。提示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属痰湿。
痰少而黏,难以咳出。提示燥邪伤肺,属燥痰。
干咳无痰,或有少量泡沫痰。提示秋燥伤肺,属肺燥。
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提示阴虚火旺,热伤肺络。
咳吐脓血腥臭痰,或吐脓痰如米粥。提示热邪犯肺,热毒久蓄,肉腐而成脓,属肺痈。
咳吐涎沫,口张气短。提示肺气不足,属肺痿。
鼻流浊涕。提示外感风热。
鼻流清涕。提示外感风寒。
久流浊涕不止。提示鼻渊。
常流稀涕冷泪。提示肝肺气虚,藏精不摄。见于早衰。
2.涎与唾
口流清涎。提示脾冷。
口中涎多。提示脾胃虚寒。
口中涎黏。提示脾胃积热。
涎自口中流出而不自知,睡则更甚。提示脾气虚不能收摄。
吐出多量泡沫。提示胃中有寒,或有积冷,或有湿滞,或有宿食。多唾,喜吐出口外。提示肾寒、肾虚证。
成年人流涎,伴有精神异常、呆傻。提示精神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老年人流涎,伴有健忘、头摇。提示老年痴呆证。
小儿流涎。提示肠道寄生虫病。
小儿流涎,伴有食少、面萎黄。提示脾虚。
流涎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提示中风。
皂角(木白皮酥炙)白附子(炮)半夏(汤洗七次)天南星(炮)白矾(枯)赤茯苓(去皮)人参(以上各一两)枳壳(炒,二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后。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祛痰最好最快的方法,7种清热化痰的中成药
能“刮痰”的小方子!中医人无私传授,治老痰、黏痰、干痰
中药绝学:一味能治咽炎、乳腺炎、高脂血症的妙药,一般人想象不到!
民间土方治哮喘三副根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