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体细胞分型计数进行乳房炎早期筛查的

//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安朋朋

课题·简介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中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感染牛只并进行治疗是降低乳房炎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关键。IDF推荐使用体细胞检测和细菌学检测作为判定奶牛乳房炎的方法。随着DHI技术在国内的逐渐普及,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在奶牛乳房炎诊断,特别是隐性乳房炎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牧场经常使用CMT检测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现场筛查。然而,R.Pilla等[1]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在引起体细胞数显著变化之前,不同的体细胞类型占比会出现明显变化。ArielL.Rivas等[2]通过向乳腺组织中人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现体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PMN)及巨噬细胞比例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流式细胞计数法相对于传统细胞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研究显示[3][4],健康乳腺组织中的体细胞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而在感染乳区中可以检测到高比例的PMN[5]。丹麦FOSS公司将其快速体细胞检测设备进行升级,实现了对乳中DSCC指数(淋巴细胞与PMN总数占体细胞数的比例)的连续检测。上述研究为早期诊断乳房感染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不同类型的体细胞在乳房早期感染中或许存在一些规律性变化。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体细胞的变化规律研究并不多。

本研究通过对华东地区奶牛场进行大量的牛奶样品采集和检测,研究DSCC在不同月份、胎次、泌乳天数等的变化规律,DSCC与体细胞数的相关性,以及细菌感染对DSCC变化的影响,为DSCC在奶牛乳房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主要进展

SCS与DSCC相关性研究

对年DSCC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剔除乳脂率低于3.0%且高于6.5%的数据,以及SCS、DSCC为0的数据,共获得条有效数据。

表1显示了SCS与DSC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平均值为3.92,标准差为1.56,DSCC的平均值为69.51,标准差为14.58,二者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P=0.)。

图1为SCS与DSCC的坐标系散点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SCS的升高,DSCC的波动范围逐渐减小,波动范围最低值随SCS的升高快速升高,而最高值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SCS<2范围内散点分布极少,主要是因为去除了DSCC为0的数据。

图2显示了不同SCS区间对应的DSCC平均值及标准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SCS的升高,DSCC平均值逐渐升高,标准差逐渐减小。

表1SCS与DSCC相关性分析

图1SCS与DSCC的坐标系散点分布图

图2DSCC随SCS变化趋势图

不同月份间DSCC变化规律研究

年1月至12月,每月选择18个牧场,对DSCC的群体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3。结果显示,DSCC在40%以下的个体牛占比不足5%,75%左右的个体牛DSCC值都在70%-90%之间,DSCC为90%以上的个体牛也不足5%。另外,月份之间DSCC的区间分布基本稳定,未出现显著的规律性变化。

图3DSCC群体区间分布图

对不同月份间DSCC均值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各月份之间DSCC差异不显著。从差值的绝对值看,各月份间DSCC非常接近,几乎未表现出明显的月份间变化规律。从DSCC各月均值图看(图4),除3月和12月DSCC分别为66.16%和66.80%,其他各月均值都在68.56%-71.88%之间,差异不大。

表2不同月份DSCC差异情况表

胎次和泌乳阶段对DSCC影响研究

选择4个牧场5月份的数据,进行基础数据整合,共获得条有效数据,研究了不同胎次和泌乳阶段对DSCC的影响,结果见表3和表4。结果显示,头胎牛DSCC显著高于二胎、三胎以及三胎以上的牛,三胎以上牛DSCC显著高于三胎牛,其他差异不显著。不同泌乳阶段之间DSCC均无显著差异。另外,胎次和泌乳阶段之间交互效应不显著。

表3不同胎次DSCC均值差异分析

表4不同泌乳阶段DSCC均值分析

不同乳房炎致病菌下DSCC差异研究

共对78个样品进行乳房炎致病菌检测,其中55个样品呈现致病菌阳性,阳性率70.51%。对阴性样品和阳性样品DSCC进行比较,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阴性样品DSCC极显著低于阳性样品,P值为0.。

表5细菌感染对DSCC影响研究

共检出14种主要致病菌,将致病菌分为两种类型,传染性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属、牛棒状杆菌、支原体属、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牛支原体;环境性致病菌包括:酵母菌、化脓隐秘杆菌、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肠球菌属、乳房链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结果中,仅检出传染性致病菌样品共7个,占比12.73%,仅检出环境性致病菌样品共28个,占比50.91%,同时检出两类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样品共20个,占比36.36%(见表6)。分析结果显示,传染性致病菌组、环境性致病菌组及混合感染组DSCC均值均高于未感染组,其中环境性致病菌组DSCC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但与传染性致病菌组和混合感染组差异不显著,传染性致病菌组和混合感染组均与未感染组以及两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表6不同细菌感染类型间DSCC差异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ingpian.net/rjyz/81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