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前要不要体检,可能是困扰大家很久的问题了。
周末和一个山西客户聊天,说到挺有意思的一点。
挺随和的一个小伙,问我:
最近正考虑给家里的俩个老人买份医疗险,我要不要让老人先做个体检?我自己年轻没事,他们身体看着硬朗,可能会有些小毛小病。
我解释了投保前不要体检。
他自己也明白,“但将来出险了,你说连个证据都没有,保险公司能相信吗?它说不赔,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很多人投保总是再三小心,怕保险公司赖账。
投保时,在健康告知里会问到有没有疾病之类的,很多人为了安心,在投保前,医院给自己做个全身体检。
这么做,无非是怕理赔时保险公司不认,而自己少了份证据。
其实大可不必。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先投保,再体检。
千万不要先去体检,别给自己找麻烦!
大家都知道,买保险是有门槛的。
只有身体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投保。
而在很多人眼里,这个标准可能是,但这个理解有失偏颇,这个门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
国外很多地区采用“无限告知”方式(比如香港),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披露重要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告知保险公司一些重要事项,才会决定是否接受承保。无限告知一般需提交体检报告。
而国内采用的是“有限告知”,只对保险公司问到的情况告知。
不是你有什么病都要告诉保险公司的。
保险公司会提供一个健康清单,这张清单,就叫健康告知,
像这样的:
不是你有什么病都要告知保险公司的,问了答,不问不答。
换句话说,只要没有上述的问题,就可以放心买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还会困惑:
“这些疾病我自己都不清楚,医院一项项体检?”
给大家吃颗定心丸,保险公司不可能以有无体检为由而拒赔。
在《保险法》第十六条就说的很清楚,只有保险公司询问了的,我们才需要如实告知。
但健康告知很长,怎么做呢?也是有门道的。
(1)怎么做健康告知?
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都要告诉保险公司,只要遵循三个原则就行:
一健康告知问了才答;
保险公司问到了,必须如实告知。
如果隐瞒告知,很可能为未来理赔埋下重大隐患。
二没问就不用答;
比如,没问你的身高体重,没问你出生时是否得过生理性黄疸,那这些就不用告诉保险公司。
三自己不知道或未经诊断,默认没有。
告知以留下“医疗记录”为准。
举个例子,健康告知问到了乳腺结节,但自己不确定,医院看过,也没体检诊断过,那就默认自己没有,不用告知保险公司。
反之,问到了有医疗记录,应如实告知。
我举个最近的例子:我邻居张三想买个医疗险,打算这周先去体检,我劝他,如果检查出点啥毛病,就不好买了。
但张三表示自己身体素质强,去年公司体检都没啥事。
我拗不过他,就没管这事了。
昨天体检报告下来,医生说都是一些小问题。
这时张三才有点慌了,问我影响大吗。
我一看直接傻眼,甲状腺结节、超重、血压偏低,问题确实都不大,但你想正常投保,就难了。
这种情况要么加费、除外,要么直接拒保。
那么,是不是自己有健康告知里提到的病?就不能买了?
不是,还可以核保。
(2)怎么做核保?
核保环节,会针对需要告知的疾病提出一系列问题,根据回答,再决定要不要做你这单生意。
比如对甲状腺结节的核保:
还举前面张三的例子:
张三体检报告上因为写明有甲状腺结节,不符合健康告知,需智能核保。
张三想要投保,医院确认了甲状腺结节分级(为2级),以及其他情况,回答审核问题、提交,最后给出了除外承保结论。
但是如果张三没有超声报告怎么办?
一旦发现需要某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而你目前给不出来,那么就需要去体检了。
可不可以不去体检呢?
当然可以,毕竟各家核保标准不一样,A保险公司不让买,但B保险公司可能就直接让买了,
试试其它更宽松的产品,那么医院。
最后核保会面临的五种核保结果:
除“正常承保”最理想的情况外,体检后再买,很可能是下面四种结果。
除外责任:需除外某个疾病,但其他疾病可以正常承保。
加费承保:需要比正常情况每年多交点钱,至于多交多少钱,看具体的病情。
延期受理:保险公司观察一段时间病情后,再做决定。
拒保:这是最坏的结果,买该保险无望。
如果可以正正常常买,就不要去做什么体检,画蛇添足。一旦被查出了一些小毛病,很可能改变原来保险公司的承保结果。
你主动留下了医疗记录,保险公司手上就有了把柄,哪还这么容易让你买?
所以说,投保前千万别给自己找麻烦。
但也有一些很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大家提前做好体检。
前面我提到了一种需要体检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况也是需要体检的。
主要是这六种情况:
(1)有些产品,必须先体检
有些保险,必须先体检,才会接受投保。这种情况一般线下产品见的比较多,线上少见。
如果被拒保,还会留下核保记录,对以后买保险影响很大。
很多健康告知就会专门问到这一点:
(2)既往病史(某病需要进一步明确)
这个前面提过(核保),这里再详细说下。
如果曾得过某疾病,但细节记不清了或症状不明确,保险公司无法判断风险,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才能确定是否承保。
举个例子,老张5年前曾查出了乙肝病毒,现在想给自己买一份医疗险,但保险公司要求知道他半年内的肝脏超声、肝功能情况。
于是老张体检了,确定目前肝脏超声、肝功能一切正常。
最后保险公司给出除外承保结论。
但注意,既往病只针对健康告知问到的疾病,有某疾病但没问,无需主动体检告知。
(3)特定人群(健康状况不达标)
特殊人群,一般指有明显的超重、超龄、吸烟或酗酒的人,这些人潜在的健康风险更大,保险公司为了更好地把握风控,就会要求客户体检。
遇到这种情况,但也不一定非老老实实体检,可以换其他保险核保试试,很多产品其实没有该项体检要求。
(4)超额投保
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保险公司一般都有免体检额度,如果你买的保额超过这个数,保险公司就会要求体检。
比如某重疾险是50万免体检保额,那你买50万,就可以不用体检。
但如果想买更高保额,比如80万,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在多家保司投保即可,一般是没问题的。
(5)医保卡外借
如果曾做过把自己的医保卡借给别人买药的事,尤其是一些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比如降压药、降糖药,保险公司虽然不会管你投保,但不主动告知,未来理赔就有大隐患。
因为有医保卡购药记录,保险公司会默认你有这个病,从而拒赔。
以防万一,最好多走一个流程,
通过人工核保,可提交近期体检报告,自证清白后再买。
想了解医保卡外借后果,参考医保卡这么用,亏大了
(6)随机抽查
保险公司每年会随机抽取一部分客户,只要中签了,不管健康状况好坏,都必须去体检。
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抽中概率极低。
这点大可不必担心。
很多人可能会问,投保前不能体检,那投保后总该可以体检了吧?
可以,但不能太着急了。
投保后,会有一段等待期,这个时间内出险是不赔的,但意外导致的除外。
比如重疾险,一般等待期90天或天。
这个时间内,除因意外伤害导致的疾病,可赔。而疾病导致的出险,直接返还已交保费,结束合同。
总体建议保单生效后,再体检。
如果是入职要求、单位体检安排等,也尽量在等待期结束后再去体检。等待期后体检,如果出险,只要是如实告知,保险公司都会赔。
当然生病了,医院,不能因为还在等待期内就忍着。
如果不幸中招了,那也没办法。
等待期内出险,99%的产品就直接解除合同了,部分多次赔付重疾险,可能会免责后持续。
但如果只是检查出一些小病,比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即便后面得了重疾,进入司法程序肯定是赔的。
如果不想进入司法程序,则要区分条款的类型,几个字就会造成很大差别。
前不久发生过一个案子,我在知乎写过:无耻的文字游戏!女子被拒赔,法院教保司做人!
里面就涉及等待期内体检的问题。
不是本文讨论重点,就不详谈了。
总而言之,
买保险前,如果不是保险公司明确需要某材料,那么就不必专门去体检。
买保险后,尽量不要在等待期内体检。
体检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体检?要么对自己身体过于自信,要么就是害怕查出什么毛病出来。
去年春晚就有一个小品,说的是由贾玲饰演的一个母亲,因讳疾忌医而闹出的一系列笑话:
“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
“多运动、看养生小文章比什么都有用,体检是最没用的。”
“只要不去体检,我就没病”。
所以很多疾病,为什么一查就很严重,是有原因的。
如果保险已经买好了,建议大家后边一定要做好定期体检,早预防早治疗,肯定没有坏处。
但体检的时机同样也很重要,如何重要,详见本文。
听我的,准没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