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里ldquo淘沙rdquo提

乳里“淘沙”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

我院放射新技术

乳腺钼靶钩丝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实用效果显著

我院放射科从年底至年底为期一年的院内引进新技术---“乳腺钼靶镂孔/窗口加压刻度板钩丝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完成了临床试用,被正式纳入了常规临床应用。这标志着乳腺钼靶检查从单一影像检查技术,向乳腺治疗技术发展,从而提高了放射科整体技术水平。随着该技术的开展,医院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单病灶定位

精密“探雷器”看清小“bug”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容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虽然在乳腺癌的检查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一些乳腺可疑恶性钙化、结构扭曲、小肿块等,常规检查技术很容易遗漏,从而失去了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机会。

我院开展的乳腺钼靶钩丝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就像装上了更加精密的“探雷器”,其实用范围就是这些不可触及的乳腺可疑恶性钙化、结构扭曲、小肿块等,有了这个“探雷器”,这些乳腺的小“bug”就能够看清楚,可以大大提高检出率。

在不具有三维定位装置的情况下,放射科乳腺钼靶钩丝定位技术开展一年来,放射科医务人员不断总结,除了定位要达到准确外,还应乳腺外科的要求,不断摸索更好地为临床需求而变化钩丝的放置位置:如按线段(或多节段)分布的多中心钙化灶的范围定位,以便临床手术一次性切除;或便于乳腺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定位方式;同时也在摸索切除后标本再次定位,便于病理科能准确选择标本中病灶切片的位置等,使我院的定位技术不断的完善、提高。

双病灶定位

“注沙馒头”练就过硬医技

该技术的开展缘于我院放射科专家参加南京一次学术会议中的一个有关乳腺钩丝定位的专题报告,报告作者单位乳腺钼靶机配备了定位系统软件。可我院乳腺机没有配备定位软件系统,如果升级软件系统需要几十万元,费用太大。我院现有乳腺钼靶只配备了镂孔加压刻度板,只能手工操作进行二维定位,定位的准确性、难度相对于系统软件定位对我们操作者来说要求更高;其次没有可操作的假体,就用馒头模仿乳腺,用“河沙”注入馒头内模仿乳腺内细小颗粒钙化灶,我院第一例乳腺钩丝定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次就非常成功完成了,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单病灶定位

新定位技术如虎添翼

年,我院正式申请院内开展该项技术,在乳腺外科的配合参与下,一年来,共进行了47例患者52个定位病灶,均一次成功。52个病灶(5个结构扭曲其中两个伴钙化、1个小肿块、46个可疑钙化灶)钩丝定位后局部切除标本病检结果: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例、原位癌4例、非典型增生8例、硬化性腺病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其中一例并发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放射状疤痕2例、腺病伴囊肿伴钙化2例、腺病伴钙化25例。通过病理结果可以看出:除了8例已经明确诊断乳腺癌,25例腺病伴钙化属于良性病变外,有十多例有发展成乳腺癌的可能,属于癌前病变。

乳腺癌FFDM(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的直接征象有:肿块、钙化、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可触及肿块不需要定位,临床可以直接手术;超声能看到的小肿块,可以在B超导向下行微创手术;对于不可触及的可疑恶性钙化、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的病例,乳腺X线导向下的定位穿刺活检非常重要,尤其是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非常重要,是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之一,而且相当一部分(约4--10%)的病例,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依据,这种不可触及的隐匿性乳腺癌乳腺X线定位穿刺活检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早期检出乳腺癌,及早治疗,大大提高生存率;并且利用此项技术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将乳腺癌消灭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ingpian.net/rjnx/69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