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这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
如今,很多妈妈都知道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十月怀胎,终于熬到“卸货”,一些新晋妈妈正准备拉开全新的“奶妈”生活,把最好的母乳喂给孩子时,却发现自己在某一天开始发烧,乳房胀痛,奶量变少——一查,竟是患上了乳腺炎!
哺乳期为什么会患上乳腺炎?患上乳腺炎是不是必须断奶?今天,我们请两位专业医护人员,给妈妈们一次说清楚了。
为什么会得乳腺炎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
网摘图
“哺乳期妈妈如果乳房出现局限性的肿块,触痛或者压痛明显,并常伴有发热、怕冷等症状,那么,或许是患上了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简称乳腺炎。”福建医院肿瘤外科甲状腺乳腺专业组医师程思贤解释。
据介绍,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常常继发于乳头皲裂、乳房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积是发病的本质原因。乳汁淤积可能导致入侵细菌的繁殖生长,而造成乳汁淤积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内陷无法哺乳,乳汁分泌过多、乳腺导管不通导致积乳,哺乳方式不正确、乳头保护不当而导致乳头皲裂,细菌入侵等。
针对病因这样预防当哺乳期“撞”上乳腺炎,不仅妈妈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宝宝的“口粮”也成了问题,该怎么办?福建医院妇产科副护士长杨宁,从产前到产后,从哺乳方式到乳房护理,以及饮食等方面,告诉妈妈们该如何远离乳腺炎。
1先说产前。乳头凹陷无法哺乳是造成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存在乳头凹陷,不能等到哺乳才想起纠正,应在产前及早纠正。可在产前一两周,通过乳头矫正器来矫正乳头,每天做2~3次,每次做15分钟左右;如果乳头较短,可在产后通过乳头保护罩辅助哺乳,待宝宝吸吮一段时间恢复正常了,再去除保护罩。
2产后应早接触、早吸吮。宝宝出生1小时内,在母婴保暖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母婴直接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可让宝宝充分裸露趴在妈妈胸前,尽早吸吮乳头。保证宝宝吸吮时间,尽可能多吸吮。妈妈24小时哺乳的次数要在8次以上,宝宝每次吸吮至少半小时,这样做不仅对泌乳很有帮助,也利于促进乳腺疏通。3乳头护理不当致乳头皲裂,也是引发乳腺炎的原因之一。一些妈妈在护理乳头时,会用过热的水进行热敷,致使娇嫩的乳头皮肤受到刺激,加速皲裂,导致细菌入侵。正确的方法是,应用温水清洗乳头,洗完可用茶油涂抹,千万不要用肥皂、酒精擦拭乳头。如果乳头破损严重乳头表面脓点形成可暂停哺乳,局部抗炎处理,用吸奶器坚持排空乳汁。症状缓解后继续母乳喂养。
此外,不宜过多使用防溢乳垫,以免造成不透气,滋生细菌,引发乳腺炎。若担心乳汁溢出,建议在外出时短时间使用即可,回到家马上拿掉,宁可多换两件衣服保持干净。
4养成正确的哺乳方式。长期躺着哺乳容易导致“坠奶”,使副乳发生炎症,为避免这些情况,若躺着哺乳,注意让宝宝交换吸吮乳房两侧乳汁,或趴着让宝宝吸吮对侧乳房;若坐着哺乳,可调换左右手托抱宝宝,再用另一只手将乳房侧边的乳汁调拨给宝宝食用。每次尽量让宝宝将乳汁吸尽,如吸不尽,应通过吸奶器等其他辅助手段及时排空乳汁。
5月子里的饮食极为重要,应保证均衡饮食。不少闽南地区的产妇会在产后立即进补,殊不知热补过头也可能引发乳腺炎。正确的饮食方式是,产后7天至10天,不宜食用煎炸等食物,饮食宜清淡、半流食,保证液体补给;产后10天后可适当进补,且需循序渐进。
患上乳腺炎就这样办有时候防不胜防,哺乳期一旦患上乳腺炎,新手妈妈们又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必须断奶?程思贤医生建议,尽早发现,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同时不要轻易断奶,继续哺乳,让宝宝多吸吮,以排空乳汁、疏通乳管。
程医生提醒,一旦感到乳房胀痛,继而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硬块,压痛明显,可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医院检查。一旦确诊为乳腺炎,一方面需抗感染治疗,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科学用药;一方面尽可能地排空淤积乳汁,而哺乳是最有效的办法,要坚持让孩子吸吮。
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形成脓肿,也不提倡断奶,而应坚持哺乳,并同时接受治疗。在以往的治疗中,医院会建议手术切开乳房皮肤排脓。然而,这种方法不仅要停止哺乳,而且创伤大,患者更痛苦。现在可采用微创治疗,使用注射器穿刺引流积乳脓液,并配合抗感染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两三天进行一次穿刺引流,一般2~3周能慢慢痊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发生乳汁淤积,不要轻易请催乳师按摩或者擅自按摩,以免手法不正确,加重炎症。医院诊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海都记者刘薇通讯员曾婧琦
值班编辑刘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