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哺乳期发现乳房肿块,何去何从

妊娠期/哺乳期发现乳房肿块,何去何从?

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的变化

妊娠期间,乳腺在体内升高的雌孕激素的作用下,腺体量慢慢增多,体积也有所增大,为分娩后哺乳做准备。哺乳期乳腺在泌乳素的作用下分泌乳汁,为满足宝宝成长所需求的能量,乳汁的分泌量逐渐增加,乳腺体积进一步增大。在这两个阶段,新手妈妈们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刺痛等不适,乳房质地坚韧犹如月经来潮前的手感,部分可触及乳房肿块。

哺乳期出现乳房不适怎么办?

哺乳期间,产妇发现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或有硬结的情况,一般多为乳汁淤积/乳腺炎症等。此时,产妇在哺乳前应热敷乳房3-5分钟并持续按压,哺乳时先哺吸患侧乳房。因为此时婴儿较为饥饿,吸吮力强,有利于疏通乳腺管。若症状严重,医院就诊,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炎症,改善症状,使用不分泌入乳汁的抗生素(类似青霉素、二代头霉素等)时可以继续哺乳。

妊娠期乳房肿块大部分都是乳腺癌?

没这么可怕!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妊娠期乳房肿块中,乳腺癌仅占较少的比例,80%为良性病变。

◆良性病变:纤维腺瘤,增生团块,良性分叶状肿瘤,乳腺囊肿等;

◆恶性病变:乳腺癌,恶性分叶状肿瘤,淋巴瘤等。

◆其他:浆细胞性乳腺炎,外伤后脂肪坏死等。

一旦发现乳腺肿块,切莫惊慌,可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相应检查,方便后续地对症施治!

妊娠期乳房肿块可接受的检查有哪些?

01

针对乳腺肿块的首选检查方式,具有无创、无放射性及可短期内反复检查的优点。该项检查可明确肿块大小、边界清晰度、内部回声均匀度、包膜、血供情况等,并协助医生进行肿块性质的判定。对于深部、质软肿块的敏感度优于临床触诊检查,但对于可疑钙化的检出率较低。

02

主要针对钙化灶的检出,对于肿块的检出率较低,受乳腺组织致密度的影响,且具有一定放射性。

许多备孕期及妊娠期女性担心放射暴露会对于胎儿健康产生影响。其实不然,临床研究表明: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的放射剂量阈值为0.05Gy,而钼靶检查时胎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为0.mGy,故欧洲ESMO指南推荐孕妇可在胎儿屏蔽情况下行钼靶检查(屏蔽情况下可以降低50-75%的辐射剂量),以进一步降低胎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

03

具有清晰度高,易于辨别良、恶性肿瘤的优点,但有时有些“矫枉过正”(假阳性率高)。MRI造影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过敏风险。其次,造影剂中的钆离子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畸形,一般建议选择平扫或使用轧喷酸葡胺等更安全的造影剂。

04

病理诊断是确诊乳腺肿块的“金标准”。常用方法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麦默通穿刺活检术、肿块切除术及细针穿刺术等,均能获得组织标本以明确肿块的病变性质,具体选用何种方式,需视患者不同情况而定。

若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应定期予以随访,短期复查彩超观察肿块变化,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视肿块大小等确定;

若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则需完善全身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并制定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05

一般不推荐。因乳腺癌相关的CEA、CA、CA等肿瘤标志物指标,在妊娠期存在较大差异和波动。此时,上述指标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并无明显协助作用。

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是女性重要的人生阶段。此时,乳腺作为妈妈同宝宝间重要的“桥梁”和“营养输送带”,其“实用”功能进一步突出。针对这一关键时期的乳腺问题,我们更应避免“矫枉过正”或“讳疾忌医”。及时、有效地对症施治,才能更好地享受“母乳喂养”,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更多详细内容,可扫码进入国妇婴直播课堂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ingpian.net/rjyz/92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