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巍1,李建民1*,粟景艳2,潘小明3,张 晖3,梁 婷1,陆 伟4,王大成5(1.广西医院介入超声科,3.乳腺甲状腺外科,4.病理科,5.放射科,广西南宁 530031;2.医院超声诊断科,广西南宁 530003)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消融治疗后1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关键词] 乳腺肿瘤;超声,介入性;微波;消融技术
[中图分类号] R737.9;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289(2016)05-0667-06
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是年轻女性常见的疾病,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或随访。手术治疗损伤较大、易遗留瘢痕,尤其是对于多发结节的患者;随访过程中患者心理负担重,且结节有恶变倾向,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热消融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鲜见应用于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报道。本研究分析我院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109例,旨在探讨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及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经皮WMA治疗的乳腺良性结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病)患者109例,均为女性,年龄18~51岁,平均(34.9±10.8)岁;共207个结节,结节最大径4~33mm,平均(12.71±6.34)mm。183个结节最大径≤20mm;20个结节最大径20~30mm;4个结节最大径≤30~33mm。上述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均为Ⅱ~Ⅲ类。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腺胀痛、可触及肿块。
入选标准:①术前经超声检查确定结节位于腺体内部;②术前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良性结节;③肿块与皮肤及胸筋膜的距离>5mm,≤5mm需注射液体隔离带;④肿瘤的最大径≤35mm,单发或多发结节;⑤因美容、惧怕等心理原因拒绝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者。
排除标准:①有较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②全身其他任何部位存在急性或活动性的感染性疾病;③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功能不全者;④肿块最大径>35mm;⑤妊娠或哺乳期;⑥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结节;⑦超声不能显示的病变。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南京康友微波能研究所KY-2000型冷循环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选用发射前端为3mm微波消融针形。采用HI Vision Ascendu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具备超声弹性成像及造影功能。采用巴德公司18G全自动活检枪。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生理盐水稀释5ml,每次4.8ml团注。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3.0TMR扫描仪,平扫+增强,增强对比剂采用Gd-DTPA。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常规超声检查,确定结节位置、数目、大小及回声特点,依据BI-RADS分类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1],在CDFI模式下观察结节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将结节内的血流分为4级[2];按照Itoh等[3]的评分方法对结节进行硬度分级;CEUS了解结节增强情况。超声引导18G活检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学诊断。同时对可疑结节行MR检查,了解乳腺结节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治疗前常规检查出血、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激素水平等。
消融治疗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常规消毒、铺巾,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当结节距皮肤或胸肌筋膜的距离≤5mm时,在该结节前方皮下或乳腺后间隙注射由低温5%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按比例配置而成的隔离液。消融功率设定为30~40W,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消融治疗方案,包括进针部位、进针深度、消融次数、消融时间等。超声引导将消融针穿入结节,启动消融,实时、连续观察结节消融的程度、范围及皮肤温度和颜色的变化,多发结节逐一消融。消融治疗后1h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测量结节的大小,并观察消融区有无增强及其增强情况;若靶目标内仍有血流信号或增强,则行补点消融治疗。治疗后局部加压包扎,行CEUS和(或)MR检查评估消融治疗的效果。2~4周后选择部分消融后结节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分别于MWA治疗后1、3、6及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局部触诊,了解结节大小、边界、硬度、活动度等;利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CEUS评价结节是否消融彻底,有无残留或复发,了解结节缩小或消失的情况。计算结节的体积和结节(最大径、体积)缩小率:体积=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2,结节(最大径或体积)缩小率=(消融前最大径或体积-随访时最大径或体积)/消融前最大径或体积×100%。并观察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结节最大径和体积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节内血流分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MWA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前结节最大径4~33mm,体积30~5 280mm3,治疗后1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有所增大,治疗后6个月复查,结节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结节最大径缩小率大于体积缩小率(46.23%±12.17%vs 41.58%±13.9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消融治疗前,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级占93.24%(193/207;图1A);消融治疗后1个月,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者占89.85%(186/207),与消融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图1B)。
MWA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增强162个(162/207,78.26%),呈不均匀低增强45个(45/207,21.74%),边界清晰者占81.64%(169/207);治疗过程中结节局部呈强增强;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增强,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随访,超声检查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增强较治疗前轻度增强,多不均匀。
消融治疗前,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3分者占10.14%(21/207),4分者占1.93%(4/207;图2A);消融治疗后1h,弹性成像检查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图2B),弹性评分3分者158个(158/207,76.33%),2分者29个(29/207,14.01%),4分者16个(16/207,7.73%),5分者4个(4/207,1.93%)结节;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弹性评分为2~3分者188个(188/207,90.82%),1分者19个(19/207,9.18%)。
MWA治疗前,CEUS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呈低增强150个,等增强37个,高增强20个。治疗后,CEUS显示结节内呈无增强178个(178/207,85.99%),达完全消融(图3A);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者29个(29/207,14.01%),达大部分消融,经再次补点消融后结节内无增强。术前MR检查结节呈不均匀性高增强,治疗后增强MR检查呈无增强,与CEUS检查结果一致。超声及MRI可见消融区周边环状水肿带(图1B、3B)。治疗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图3C)。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均无皮肤烫伤、乳导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消融结节周边乳腺导管较消融前轻度扩张,但均无乳头溢液,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消失。12例消融区局部出现轻度胀痛、刺痛,物理治疗后8~12h症状缓解或消失,均无需服用止痛药。4例发生局部脂肪液化,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痊愈。4例患者由于结节距离皮肤较近,治疗后局部皮肤红肿,及时给予局部降温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感染。
3.讨论乳腺良性结节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目前对乳腺肿瘤的治疗不仅需保证生存率,同时也要达到在功能、形体和心理等多层面的康复,尤其对于乳腺良性肿瘤。乳腺旋切技术对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操作时间较长、出血多、旋切不全等缺点。传统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易遗留瘢痕而影响美观,尤其对于多发肿瘤或肿瘤复发者。因此,影像引导和监视下的激光、微波、射频等热消融治疗[4]方式备受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