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妈妈了,是不是很激动,但是新手妈妈要注意乳腺的问题哦,不恰当的母乳喂养可能导致乳腺炎,甚至导致乳腺脓肿,所以,请仔细阅读吧。
一、急性乳腺炎
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这里重点说哺乳期乳腺炎,以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不适,多数患者肿块出现之后,再继续发展形成乳腺炎,有些患者局部肿块不明显,以局部热、痛为主,或伴有体温升高。哺乳期乳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为急性化脓性炎症,起病急,病势发展快,所以称为“急性乳腺炎”,一般发病3-7天会形成脓肿。属祖国医学的“乳痈”范畴,根据发病原因也有称为“吹乳”的。发病多在产后3~4周,近几年统计占产妇的2%左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本病一旦发生不仅患者痛苦,又影响孩子哺乳,从而影响母、儿两人的健康,一旦发病需要尽早治疗.
二.哺乳期乳腺炎症状
急性乳腺炎表现为乳房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红热,触诊患处出现压痛肿块。严重的患乳同侧腋下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可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不适症状。随着炎症继续发展上述红、肿、热、痛症状加重,全身症状也越来越严重,高热时体温可达40度以上。继续发展形成脓肿,触诊炎性肿块软化,有波动感,若不及时处理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输乳管自乳头流出脓液。实验室检查:乳腺炎早期血常规一般正常,随着炎症发展,通常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也不同程度升高。
三.哺乳期乳腺炎吃什么药?
根据哺乳期乳腺炎的感染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西医一般建议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或静脉注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症治疗。如果有高热,需要用退热的药物,为了不影响哺乳,可以外用退热栓。中药可以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路路通、通草、柴胡、橘核、荔枝核等治疗,但患者不要自行买药煎服,需要正规医生辨证、处方用药。
四.哺乳期乳腺炎发烧
哺乳期乳腺炎初期可以只有乳房患处局部发热,而腋下体温正常,或者测腋下体温为低热,也就是37.5~38.5℃之间;但哺乳期乳腺炎发展很快,发烧多为高热,常见39℃左右的高温,体温最高可以达到42℃。
五.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乳腺炎能不能喂奶需要看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体温超过38.5℃就不建议喂奶了;有些患者体温未达到38.5℃,但乳汁感染严重,排出的乳汁呈黄色,或为脓血性,或者呈脓性,就建议暂停喂奶。当然乳汁感染情况,不能只根据排出的少量乳汁来判断,需要把乳房深部的乳汁排出来判断,或者把患处乳汁排出来才能比较准确的判断乳汁感染程度,才能知道能否喂奶。但因为发生乳腺炎以后,患处乳汁排出困难,或不能排出,需要进行正规治疗以后才能排奶来判断能否继续喂奶。
六.哺乳期乳腺炎最佳治疗方法
哺乳期乳腺炎最佳方法就是针灸治疗和穴位放血,因为乳汁淤积是发生急性乳腺炎的基础,对症治疗旨在一个“通”字,而针刺最基本的作用为疏经通络,并能消淤散结,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为“治病之源”;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灸法能提高人体白细胞总数,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达到消炎作用,为很好的针对病因来治疗本病;放血疗法可以清热解毒,有相当于西药的抗炎退热作用。这些方法治疗结束后,尽快排乳,乳腺炎症状会迅速缓解,甚至消失。如果局部感染严重或高热,可以查血常规,如果血象比较高,可以用抗生素帮助控制炎症的发展。
七.哺乳期乳腺炎怎么办?
哺乳期乳腺炎多为化脓性炎症,也就是炎症很容易成脓,起病急,病势发展快,一般发病后3-7天化脓,少数患者发病第二天就成脓了,所以一旦有乳房局部肿块,或红、肿、热、痛等不适感,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为乳腺炎,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切忌在患处用力按揉、推挤,这些手法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还会损伤乳腺组织,加重病情或形成新的病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