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生完孩子就是过了鬼门关,结果还有比顺产更痛苦的事——堵奶。很多产后妈妈反映,她们都遇到了堵奶这个大难题,乳房持续胀痛,甚至会出现奶结导致发烧和乳腺炎的情况。
造成乳管阻塞及乳腺炎最主要的原因是:乳汁没有被及时吸出来,一直堆积在乳房内,造成乳管被粘稠的乳汁塞住。其他原因还有:文胸戴得过紧、哺乳姿势不正确、乳房受到压迫、哺乳次数突然发生改变、压力过大、受到外伤、饮食过于油腻、心情郁闷等等情况。
堵奶的表现乳房局部会有疼痛的硬块,硬块上的皮肤可能会泛红,只是堵奶的话不会发烧。如果有体温升高,可能是乳腺炎,医院就诊。
改善堵奶的方法乳管堵塞是指乳导管内乳汁瘀滞于局部区域,导致乳腺组织肿胀。乳管堵塞表现为一块局限性的常有触痛的可触及包块,但无全身表现。除了乳腺导管堵塞外,也可能发生乳头孔导管堵塞,表现为乳头末端的白点或水疱,通常称为「奶泡」。
乳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包括:喂养技巧不佳、衣服穿着过紧(包括文胸不合身)、突然减少哺乳(母婴分离、断崖式回乳、漏喂等)、乳房肿胀及导管内细菌感染。其中喂养技术不佳(如,衔乳和哺乳姿势不良)导致乳汁不能充分排空,引起淤积,从而导致乳管阻塞。处理的原则在于开放堵塞的乳管,并引流堵塞后方的区域,比如:1
优化喂养技巧。疏通堵塞和引流受累区域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频繁喂养来排乳。应当评估婴儿的哺乳姿势及衔乳方式,如有需要,还应进行纠正(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协助)。通过调整哺乳姿势,让把宝宝下巴对准硬块,当宝宝吸奶时,适当挤压乳房,用手以平稳的力量挤压阻塞的硬块,可以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
半躺或侧躺喂:有利于疏通乳房底部的肿块
摇篮式:有利于疏通乳房内侧的肿块
橄榄球式:有利于疏通乳房外侧的肿块
69式哺乳:有利于疏通乳房上侧的肿块
俯卧式哺乳:利用了地心引力的帮助,对奶水顺利流出有很好的作用。
2
应劝告母亲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母乳喂养会导致肿胀并加重乳管堵塞问题。3
其他可能有助于引流的措施包括哺乳期或挤奶前的热敷(40℃左右)、哺乳或排乳后持续冷敷缓解肿胀,以及适当的手挤奶。4
镇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不适。(关于用药请遵医嘱或咨询临床药师)5
乳管堵塞通畅在24到48小时內消失,不需要任何治疗。若乳腺管阻塞在48小時仍无法解決(很少見),超过48小时建议完善乳腺超声检查,了解肿块性质。所以,堵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度干预而不自知,甚至被暴力按摩而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放下焦虑,调整哺乳姿势+勤喂+持续冷敷+止疼治疗,letitgo!当泌乳量逐步下降,供需平衡后,堵奶也就减少了。如何预防堵奶1
避免细菌感染
注意保持内衣和文胸的干燥清洁,勤洗勤换,因为湿润的乳汁最容易让细菌滋生。
2
避免乳房受挤压或碰撞
在休息时注意不要侧压乳房,最好平躺入睡。宝爸也注意胳膊不要压到妈妈乳房。要注意避免使乳房受到碰撞,尤其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用手臂保护乳房。
3
按时哺乳
到了喂宝宝的时间,一定要奶宝宝,防止乳汁在乳房中淤积过多而造成堵奶。
4
正确地选用和使用吸奶器
使用吸奶器或是用手挤奶,其作用都是代替宝宝吸吮妈妈乳房。错误地使用吸奶器,不单是指吸奶器的口径不适合妈妈乳房的大小,也包括在错误的时间使用吸奶器。
吸奶器的口径不适合妈妈乳房的大小或使用吸奶器的力度过大都会对乳房造成伤害,也极易导致堵奶。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吸奶器可以降低堵奶的风险,选购前须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比较。
5
双侧乳房均衡喂奶
双侧乳房均衡喂奶是预防堵奶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避免单侧胸过大。具体方法为,轮换每次开始喂奶的乳房,例如第一次从左边开始,第二次就从右边开始,单侧哺乳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每次两侧乳房都要哺乳。随着宝宝的成长,单侧哺乳时间会逐渐缩短。双侧乳房均衡喂奶可以有效避免乳汁淤积。
6
避免一次性吃大量油脂性食物
特别是奶非常旺的妈妈,一定要避免一次性吃大量的油脂性食物(如红烧肉、大骨头汤等),乳汁过于黏稠也是堵奶的常见原因。
7
多饮水
很多妈妈生了宝宝后没有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加上月子里油腻吃的多和出汗多,乳汁很容易过于黏稠,堵奶就很难避免了。建议喂奶的妈妈每天至少喝2升水。
8
避免宝宝含乳头入睡或喂奶时间过长
初为人母母爱满满,妈妈们常常是宝宝想怎样就怎样满足宝宝,吃着奶入睡是很容易养成的坏习惯,这会使乳头常常被宝宝的唾液浸湿,难以保持干燥,很容易造成乳头发炎,从而引起堵奶,甚至乳腺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