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刚买了一份重疾险,但投保后不久,恰好又遇上了单位组织年度体检。
朋友犯了难,因为理财师嘱咐她不要轻易在等待期内体检,否则查出了问题,可能对理赔有影响。
那等待期内查出了异常,对理赔有多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主要内容如下:
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内健康异常,影响理赔吗?
1
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又称观察期或免责期,指的是被保人在投保后一段时期内,如果发生合同约定的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
比如某款重疾险,等待期天:
被保人如果在投保后天内确诊了合同约定的重疾,保险公司不会赔付保险金,并且无息返还已交保费,不再提供保障。
凡是跟健康相关的险种,比如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都有等待期,不同保险产品,等待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
重疾险、寿险:一般等待期为90天或天。
医疗险:非保证续保的等待期为30天,保证续保的等待期为90天(次年续保不重新计算等待期)。
保险公司设置等待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带病投保,也就是有些人明知自己身体不好,还故意投保,想以此获得赔付。
而有了等待期的限制就能规避掉这种骗保行为,比如说重疾险等待期天,对于身患大病、急需治疗的人来说,硬撑不了半年。
等待期的设置,一方面减少了骗保行为发生,降低保险公司理赔压力;另一方面也维护了保险公平。
毕竟等待期内出险概率大了,保险公司可能就会通过提高费率或减少保障等方式来降低理赔成本。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身体健康的群体为带病投保的群体买单了,这对前者肯定是不公平的。
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排斥等待期,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2
等待期内健康异常,影响理赔吗?
既然等待期内出险,保险公司不赔,那如果等待期内出现了健康异常,会不会影响理赔呢?这个问题要分险种、分情况讨论了。
先来说说:
1、等待期内体检异常
如果只是在等待期内体检出小异常,比如说某些指标偏高或偏低,这种没有直接触及到合同约定疾病的情况,一般对理赔没有影响。
2、等待期内确诊合同约定疾病
如果是直接确诊了轻症/中症/重疾,不同产品的处理方法不同:
确诊重疾的话,保险公司都是不赔的,同时退还保费,直接终止合同。
确诊轻症或中症的话,同样是不赔本次轻症/中症保险金的,但对于合同是否终止,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①不再承担该种轻症/中症责任,合同继续有效。
以后再发生这种轻症/中症也不赔,但其他轻症/中症依旧有保障,重疾也照常赔付。
②轻症/中症责任终止,合同继续有效。
以后所有轻症/中症都不赔了,但发生重疾依旧正常赔付。
③退还保费,合同终止。
这种就是比较严格的了,直接一刀切,不再提供任何保障。
3、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病症,等待期后确诊
如果是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病症,比如查出了乳腺结节,在等待期后又确诊了乳腺癌的,后续赔不赔呢?
有些条款明确规定了,如果“等待期内发生疾病或病理改变延续到等待期后确诊”,保险公司不赔且退还已交保费,合同终止。
这种是比较严格了,因为它强调“初次发病”,即已经出现了相关异常,后续肯定不赔了。
也有一些条款不会明说,只规定了“等待期内确诊初次发生轻症/中症/重疾”,才不承担赔付责任。
这种强调的是“初次确诊”,必须是由专科医生诊断,确诊初次发生该疾病,才会触发等待期内出险免责的条款,所以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病症,也是应该赔付的。
对的影响就更大了:
因为医疗险是报销性质的,所以保险公司对于等待期查出的异常会更加敏感些。
多数医疗险都规定,在等待期内确诊的疾病,不管是等待期内还是等待期后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都无法报销。
比如在等待期内查出了肺炎,这次治疗费用都不报销;即便过了90天等待期,再因肺炎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也不能报销。
甚至有些医疗险会连该种疾病的并发症也一并免责了,这种就更加严格了,具体还是要看条款规定。
3
说在最后
总而言之,在等待期内健康异常会不会影响理赔,还是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不过大家也看到了,要真在等待期查出什么,还挺麻烦的,容易引起理赔纠纷。
所以建议大家:
1、尽快落实保障,不要等已经体感不适了才买保险,影响体检和就医;
2、非必要的话,不要轻易在等待期内去检查,像一些常规体检,可以推到等待期后再去做。
当然了,如果身体实在不舒服,医生建议做检查了,那还是要听医生的话,该查就查,及时治疗!
如果大家还有任何疑惑,欢迎点击懂保汇头像,发送暗号“等待期”给我,我看到后就会立即帮助大家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