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状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是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
但同时,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也包括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可改变人体内环境,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
由此可见,乳腺增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愉悦,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注意自我检查和定期乳腺检查。 乳腺炎
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乳腺炎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早期乳房内出现一局限性红、肿、热、痛肿块,伴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就会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其它的妇科疾病产生。
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乳腺炎症初期婴儿可以继续哺乳,但喂奶前后应清洁乳头、婴儿的口腔及乳头周围,这样可起到疏通乳管,防止乳汁淤积的作用。应用吸乳器排空乳汁,用中药外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或配合理疗。 乳腺结核常见于20~40岁的妇女,病程缓慢。初期时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节,无疼痛或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同侧腋淋厂结可以肿大。临床无发热。脓块软化后形成冷脓疡;可向皮肤穿出形成瘘管或窦道,排出有干酪样碎屑的稀薄脓液,少数病人的肿块经纤维化而变成硬块,使乳房外形改变和乳头内陷,与乳腺癌不易鉴别。
乳房肿瘤
乳腺肿瘤分为为良性、恶性,良性多见于年轻女性,质地中等,活动度好,均为常见无痛性肿块。其早期症状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其病因与内分泌失调、乳腺发育、遗传、慢性刺激、病毒、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且有多种体征。
01
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02
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03
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休征。
04
肿块形态
表面及边界肿块形状多样,一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
05
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量状有波动感。
06
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
为确定肿块的性质,应对肿瘤发生的时间,生长速度、部位、大小、质地、活动程度、单发或多发、是否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做出全面的检查,结合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及有关病史才能做出乳腺癌(肿瘤)比较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癌目前,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认为,早期乳腺癌应包括两个概念,即病理早期癌和临床早期癌。
病理早期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无肿块的乳头Paget病和镜下仅有基地膜点状侵犯的早期浸润癌,
临床早期癌包括临床不能触及的肿瘤或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结转移的小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需要个人的自查与临床多科室医师的紧密配合,严格地讲,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应该针对临床小乳腺癌(肿瘤直径≤1cm)和亚临床状态的乳腺癌患者而言。
在临床查体中,一些体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如:导管内癌的发病多在乳头下,在乳晕周围触及大小不等的组织增厚,部分病理无肿块;25%~40%表现为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其中40%以上做细胞血检查可找到癌细胞。乳管造影及钼靶X线摄影可协助发现和诊断。小叶原位癌在临床触不到肿块,仅仅为增厚的乳腺组织,经活检后方可确诊等。
乳房护理01穿稳固的胸罩
胸罩除了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细心的姐妹会发现,那些慢跑运动员穿戴稳固的胸罩就是这个保健原因。
02改变饮食习惯
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食用谷类(全麦)、蔬菜及豆类的纤维。
03避免利尿剂
利尿剂的确有助于排放体内的液体,也能削减乳房的肿胀。但这种立即的缓解需付出代价的。过度使用利尿剂会导致钾的流失、破坏电解质的平衡,以及影响葡萄糖的形成。
04不吃咸辣香肠
高盐的食物易使乳房胀大,月经来前的7~10天尤应避免这类食物。
05试用热敷
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用热敷袋、热水瓶或洗热水澡等方式缓解乳房痛。如果采用冷、热敷交替法,消除乳房不适症效果会更好。
06防止肥胖
对于过度肥胖的女性,减轻体重将有助于缓解乳房肿痛。
07经常按摩乳房
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症有极大的好处。
完编辑:徐娅丹
仁术慈心修身济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