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中一西医两位老乳腺外科专家,黄汉源教授和杜玉堂教授携手呼吁,希望社会改变对乳腺慢性炎症不重视不研究、误诊误治不愿意治的现状,让医疗资源科学分布,惠及各种疾病。
医院黄汉源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医学界对乳腺癌的研究较为重视并且治疗进展也比较快,但是对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比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误诊率高达80%。”说起来,肉芽肿性乳腺炎被误诊的机率更高。医院杜玉堂教授痛心地表示,“肉芽肿性乳腺炎,很多医生不知道,不会治,误诊率临近%!”
据介绍,乳晕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三种常见慢性乳腺炎,发病占全部乳腺疾病的百分之四。尽管看起来数字不高,但是摊到全国,这就不是一个小数。而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慢性乳腺疾病发病将会进一步升高。这几种乳腺慢性炎性疾病并不致死,可是一旦招惹上却是生不如死,并且会导致婚姻不幸、家庭破裂。
两位老专家说,如果把“如何鉴别三种常见慢性乳腺炎“作为考题,现在90%的医生可能都不及格!乳晕瘘管不是以肿块为主,而是以炎症为主,所以不会与乳癌混淆。肉芽肿性乳腺炎在肿块没有红肿之前常疑为乳癌,破溃后会被误诊为乳房结核或浆细胞性乳腺炎。而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瘤样病变,是乳癌的鉴别诊断之一,也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而误诊可能导致女人同样失去乳房,给女人带来的痛苦不亚于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面临着窘境不但是误诊误治,更是医生不愿意治。原因是治疗困难,复发率高达到30%,很多医生因担心引起医患纠纷,不愿意治疗。这也是多年来两位教授致力于这两种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目前对这两种疾病研究出了有效的手术方法,既治好病,又保住乳房,把复发率降低到5%-2%。
两位教授强调,乳腺外科与普通外科不一样。乳房有其特殊性,其美观和功能对于女性和家庭至关重要。所以,不能把乳房当成肚皮一样随便动刀。两位教授希望将来通过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助力基层医生快速成长,实现这两种疾病诊疗服务的辐射(一线城市)、下沉(二三四线城市)、和普及(更广泛地区),逐步解决这部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文章为原创,封面图来自网络
出场专家黄汉源教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荣誉研究员,医院乳腺科专家。年开始从事乳腺疾病工作,在乳腺疾病治疗方面有深厚造诣,致力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探索和研究,在临床上曾将直径只有0.7cm的早期乳腺癌做出正确诊断,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有深入的研究,取得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乳腺癌手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改变传统的手术步骤,拥有自己独到的手术经验。近20年来,潜心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开展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模式,手术患者0余例,远期复发率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疗进展:整形外科技术的应用》等数多篇论文在国内权威杂志和美国外科研究杂志上发表。下面为黄教授帅照:
出场专家杜玉堂教授: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原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协作组组长。年北医大6年制医疗系毕业,年建立北京医院30张床位的乳腺科,年创办中医院(医院)任业务院长,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主任、医院副院长。年10月反聘北医院,重建乳腺科。9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瘘管病,以手术加中医药结合为主的治疗模式。临床上开创局部病灶彻底清除术+一期内部整形+乳头整形术,把肉芽肿性乳腺炎这一高复发性疾病手术后复发率控制在2%以下,远远低于38%的国际上复发率水平。近年来在《诊断病理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国家卫计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乳腺疾病知识大全》等论著。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乳块消,处方被收入中国药典年版。下面为杜教授帅照:
文章为原创,封面图来自网络
健康是“一”
没有“一”就没有一切
欢迎阅读北京青年报
健康守望版
点击最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