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占据首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起始于40~50岁之间,比西方国家提前5~10岁,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其实乳腺癌并不可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末先后制定并推行了女性乳腺癌群体筛查指南,从而将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89%。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从本人对资料文献的研究和身边的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女性朋友,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朋友切不可对此报以轻视的态度。
我建议所有女性朋友从30岁起(国家指南一般推荐从40岁起)选择对应的方式开始定期筛查,并将乳腺筛查纳入到自己例行的体检当中。别问为什么是30岁,因为病历看多了,得病不会问太早,只会遗憾太迟了。
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区分
高危人群是具有以下特点的人群
1,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
2,亲属中男性乳腺癌亲属或50岁以下首次患乳腺癌的女性亲属
3,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4,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人群
除高危人群以外的人群称为一般人群
一般人群筛查策略
超声检查
适用对象:40岁以下或致密型乳腺人群
正常检查频次:每年1次
检查地点:体检机构、医院
副作用:完全无害
现在一般的体检机构都有彩超设备,可以做乳腺的例行检查,全身体检的同时也自然包含了,但是体检机构无法对检出的乳腺结节做BI-RADS分类,医院可以,所以40岁以下女性和40岁以上致密型乳腺女性可以每年一次在体检机构做超声检查,如果医院做进一步诊治,如果没有异常则继续保持每年1次,医院做超声也是可以的。
X线检查
适用对象:40岁以上人群
正常检查频次:每年1次
检查地点:医院
副作用:低剂量辐射,不损害健康,但不推荐短期内反复检查
X线检查也叫钼靶,是乳腺癌筛查相对最可靠的方式,但由于对致密型乳腺检查缺乏敏感度,所以不推荐40岁以下人群检查,40岁以上致密型乳腺人群(报告上会有说明)在做X线检查的同时也应当联合做超声检查,共同互证。女性在40岁后进入到乳腺癌的高发期,所以应当每年检查一次。
临床检查、自检
临床检查也就是触诊,指南提出临床检查不能够单独作为评判标准和依据,意思就是没摸到不能当做万事大吉。
异常表现主要有:畸形,乳头凹陷,颜色异常,酒窝症,橘皮征,血性分泌液,肿块,压痛,腋窝淋巴结肿大。
MRI检查
适用对象:X线、超声、临床检查发现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
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
40岁前尽早开始,每年1次X线检查,每年1-2次超声检查,每年1-2次临床检查,必要时每年增加1次MRI。
用一张图概括
超声报告解读
医院检查会由专业医生做BI-RADS分类和解读。
在此我只想分享一下如果在体检机构拿到了超声报告后,报告出现哪些描述会增加恶性的可能性?
肿块形状:不规则、纵横比大于2:1
肿块边界:不清晰
肿块边缘:不光整、小叶、成角、毛刺、呈蟹足状
回声模式: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混合回声
周围组织:皮肤凹陷、水肿、结构扭曲、导管改变
血流信号:稀疏血流、丰富血流
更多关于乳腺癌分类的知识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一分钟了解乳腺癌》↓↓↓↓↓
一分钟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康复指南
最后,体检之前为自己配置健康保险,是践行对自己和家人的爱与责任。
参考文献: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中国肿瘤临床年第46卷第9期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国癌症杂志》年第29卷第8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