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0572.html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菌的免疫抑制以及日趋严重的耐药性,致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且治愈困难,给世界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表明,疾病的诊断是疾病病因和治疗之间最重要的一步。经济、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是乳房健康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奶牛乳房炎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新兴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

奶牛乳房炎又称奶牛乳腺炎(Bovinemastitis),是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其发生范围广、发病率高。据报道,在一些国家,每头奶牛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美元[1],所以奶牛乳房炎的控制和治疗策略尤为重要,其中,致病病原体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但一般以细菌为主。据报道,在奶牛乳房炎病例中已鉴定出多种不同的微生物[2]。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细菌可分为环境型(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和绿脓杆菌等)和传染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性假单胞菌和支原体属等)。90%以上的乳房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引起[3]。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引起奶牛乳房炎最重要的病原菌,在全球各地的奶牛场均普遍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抑制较强,多在泌乳高峰期感染奶牛,感染的牛只多为慢性发病,但有时也会急性发病,因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给奶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4]。

1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方法

奶牛乳房炎通常分为两类: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即隐性乳房炎)。由于临床型乳房炎眼观明显,所以本文仅对亚临床型乳房炎诊断展开论述。

传统的亚临床型乳房炎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假阴性结果较多且灵敏度低下等不足。尤其作为乳房炎鉴定的黄金标准——微生物培养,虽然对生物体在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对于密切相关的病原菌鉴定却不是很准确。据Makovec等[5]报道,该方法的变异性较大,在乳房炎乳汁样品的微生物培养中产生了27%~50%的假阴性。正因为这些传统方法的不足,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新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完善奶牛乳房炎诊断技术。目前,红外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已相继应用到该领域,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验证才可应用到实际。在新兴技术中,实时荧光多重PCR在人医和兽医领域都颇受欢迎。该技术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具有高特异、高灵敏度等特点,就目前来看是当前奶牛乳房炎诊断最合适的替代方案。

红外技术

据Johnzon等[6]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乳房炎致病因子的毒力相关,但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找到促炎因子与乳腺炎的关系。Schabauer等[7]报道,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基于对生物体DNA的识别,通过物种的光谱与参考数据库中已知物种的光谱进行比较,可以区分密切相关的物种。此外,FTIR光谱学还被证明是一种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污染源的工具[8~10]。研究表明,一旦建立并安装了基于该技术的系统,就可以准确且低成本地检测出乳腺病原体,从而可以更早地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目前,这项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ingpian.net/rjwh/8169.html


当前时间: